http://blog.njtuangou.cn/user1/15/archives/2006/12.html
mike 发表于 2006-5-25 11:00:47
1.5万元的橱柜,吃回扣5000元;8万多元的家具,吃回扣近1万元……
劣等地砖当作优等品卖,5.8元每块的砖摇身一变成为每块15.8元;装修一套房子可以吃回扣3.3万元,设计师比家装公司还挣得多……
近日,某家装公司的设计师李小鹏(化名)透露,目前很多设计师利用给业主买材料的机会吃回扣,而且数额相当大。时下,家装市场已进入装修高峰期,换言之,又是这些设计师“挣钱”的时候。为彻底揭开设计师吃回扣的内幕,让消费者能明明白白装修,8月29日、30日,李小鹏陪同记者一起走进建材市场,进行了调查。
□ 记者 何世国
“高价砖”是这样诞生的
在一家上规模的陶瓷材料店里,其总经理无奈地告诉记者:“别人给设计师15%以上的返点,我给的太少了,家装公司设计师都不给我推荐,近段时间正打算搞些降价促销活动,看看是否能吸引顾客。”
在交谈中,记者发现附近一家较小的材料店里,有几批人进进出出,可以看出这家店生意不错。
于是记者便以设计师的身份进入了这家店。
围着这家店展架转了几圈,记者发现砖的质量还真不错,可一看价格,却把人吓了一跳:80厘米×80厘米的地砖,竟然标价一块228元、258元。
销售人员过来了,在得知记者是某家装公司的设计师后,便非常热情地让记者坐下来详谈。
接着一个福建口音的中年男子走过来,称自己是店面经理,有事他可以做主。店面经理一脸诡异。
“砖咋这么贵?”
“有钱大家赚嘛。别的店里给你15%,我给你20%,我们这里保护价8折,你带客户来,给你客户7折,让你在客户面前有面子,而且照样有钱赚。”
记者被店面经理的言语震惊了,为了给设计师回扣,这家店面大大提高了地砖的价格,虽给客户打了7折,但真实的情况是业主还多掏了钱。
就在记者与店面经理交谈时,进来一个家装设计师,记者佯装看瓷砖,记录下了他们的交谈内容:这个家装设计师很熟练地和店面经理打了个招呼,之后便在店内边转边看瓷砖,然后取出一份装修材料单交给店面经理,很直白地问:“能拿几个点?”
面对一位将来会带来大生意的设计师,店面经理笑笑问:“你想要多少?”
“你们能给多少,我的业主可是一个大客户,房子是200多平方米的别墅。”
销售经理有些犹豫。
“你们设计师的胃口也很大。有个设计师要求我们将原来标价每块5.8元的二等品砖,改为15.8元,并称这是优等品,再打8折销售,他拿中间的差价。我们很担心,万一顾客看出来了怎么办呀。不过,还好顾客并没有发觉,如果你想这样做也可以。”
这位设计师笑笑道:“那就这样吧。”
记者很吃惊,这岂不是比原价多2倍多吗?
陶瓷回扣最多
陶瓷业是设计师捞回扣最多的地方,因为厨房、卫生间基本上都要铺地砖,再一个,地采暖的基本上都铺地砖,因为铺地砖比较容易散热。经了解,几乎每一个新装修的客户都会买砖,有的客户一次性买砖可达到3、4万元,按20%的比例计算,设计师单买砖一项就可以吃8000元的回扣。
陶瓷之所以是设计师吃回扣最多的商品,首先就是因为业主在购买材料上,陶瓷这一块的费用比较多,还有就是装修房子时,业主在颜色搭配等等问题上拿不定主意时让设计师钻了空子。
一套房子吃三万三
李小鹏给记者讲述了他一次吃回扣的经过。
曾经有一个工程,回扣让他从头吃到脚。
这家的砖买了3万多元,回扣吃了将近1万元;1.5万元的橱柜,回扣吃了5000元;4万多元的灯具,回扣吃了7000多元;8万多元的家具,回扣吃了近1万多元;最后窗帘还吃了1000多元的回扣。
这样算下来,装修了一套房子,设计师光吃回扣一项就挣了3.3万元。
按常规,设计师挣的多,那这位设计师所在的家装公司应该挣的更多吧。
事实恰好相反。
“这个工程我挣了3.3万元,而我所在的家装公司却只挣了7、8千元。”李小鹏又不屑一顾地说,“我要开公司早就开了,不过要是那样,我就没有现在这样自由了,我们老板开的公司都是我们几个哥们撑着的。”
设计师每月挣多少
在李小鹏的叙述中,记者了解到,设计师每月的工资组成是:底薪+提成。签单少的设计师每月只有300元到400元的底薪。而每月完成10万元签单任务的,底薪在2000元,还外加4%的提成。如果这样算,完成10万元签单任务的设计师每月可以收入6000元。据记者了解,10万元签单任务一般应该是两个客户,在家装高峰期来说,这是不难完成的。
然而签单10万元的设计师每月的收入还要更多,6000元仅仅是他们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已。据调查,如果一位设计师签单能够达到10万元,那么回扣就可以吃到2万元左右。这样算来,签单10万元的设计师每月可以收入2万6千元。令人吃惊的是,有的设计师可以在一个月签下50万元的单,可想而知,这样的设计师每月的收入有多少。
事实上,设计师在吃回扣时,根本不顾业主的利益,不顾材料经销商的利益,甚至不顾家装公司的利益。业主成了设计师手中真正的绵羊,任意宰割。一旦业主不遵守设计师的选择,设计师便以达不到效果,出事了不负责任等等加以威胁,使得业主不得不按设计师的要求采购。
□主题链接
装修公司:严禁回扣现象
那么对于设计师吃回扣的问题,装修公司又是怎样认识的呢?一位家装公司的总经理告诉记者:“我们严禁这种现象的发生。因为这是害人害己,这种行为属于设计师个人私下交易。”
一家小家装公司的总经理深有感慨地说:“我们深知设计师吃回扣的危害所以在我们公司内部是严禁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发现一个我们就处理一个。 当然也有一些设计师浑水摸鱼。设计师吃回扣的现象还是多发生在一些无资质的家装公司和马路游击队里。”
建材商:敢怒而不敢言
一位建材商道出敢怒不敢言的原因,他说:“任何一个建材商都明白,抬高价格欺骗消费者,最终会将自己推向灭亡。可不抬高价格又无利润支付回扣。有些建材商开始也不愿意接受‘行规’,但设计师带客户买建材时就会以色彩、品质、款式等不符合整体装修为由,推荐客户到其他遵循潜规则的店里购买。”
设计师吃回扣触目惊心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般瓷砖的回扣为15%-25%,楼梯回扣最高,为30%-40%,橱柜的回扣在10-15%。一个中档楼梯能拿到5、6千元,2、3万元一套的楼梯回扣甚至高达8000元。这还只是一对一的交易,如果这个设计师和3、4家商家一起谈,返的点数还要上浮2%。
在钱的驱使之下,设计师不是为设计而设计,而是为回扣而设计。
家装市场日渐红火,家装市场也在呼唤不断的规范。设计师拿回扣却成为了家装市场规范的拦路虎。
不知这种现象还要持续多久?
利润分配,装修工头细说内幕
mike 发表于 2006-7-5 18:43:40
家装业内流行一种说法,家装公司都是给建材城"打工的"。北京市建材城里的租金最高达每平方米每天18元,相当于中高档写字楼租金的3-4倍。丰厚利润的诱惑使得如此高昂的场地费也没能阻止家装公司进军建材城的脚步。
这不由使我们想了解,家装公司接到一张家装单子,究竟能赚多少?如果消费者选择包工包料,按照市场现行行规,在一项装修工程中,家装公司可以加收30%的费用,剩下的70%是否全部用于业主的装修呢?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家装公司并没有自己的装修队伍,而是把承揽下来的工程二次发包给施工队。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项装修工程费用是如何进行分配的。 一般家装公司拿30左右,自己只拿到5%到10%,剩下的一半用在工费上,一半左右用在料上。如此计算下来,如果请一个家装公司包工包料做装修,那么消费者实际用到装修的费用在60%左右。按照工料对半的原则,实际用在材料方面的费用仅有30%左右。如果家装公司稍稍贪心一点,再想多赚个3个点、5个点的话,那么消费者最后用在家装材料上的费用,恐怕连30%也难以保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装修时包工包料就意味着把一大笔钱装进了家装公司的腰包,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我们进行的四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5%的消费在装修时选择了包工包料,而87.5%的消费者选择了包轻工,原因是不相信装修队所报价格、怕受骗,干脆自己买材料,多跑跑腿、多受受累,心里总觉得踏实些,钱可能会少花点儿。可实际上,即使消费者你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装饰材料市场也未必能成全你的那份苦心。
设计师工长齐爆装修报价绝对内幕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ukdWAzT2-zRjp4xCf5gpqJT44_VTHBDCjhGj3RrAJZOFD6AheuJA_NTW7iFOq5UguhGgiHZQSTY75Yr6ByIwPA-6fmUs_eOsN8zaIa7Q=s0-d)
mike 发表于 2006-7-5 18:39:36
设计师 J:不管真正要花多少钱,只要让报价低于业主的期望值,就容易签单,实际价格等签单后再做调整。以下几点要注意:“一定要隐藏实际工作量”、“单价一定要高”、“施工工艺一定要含糊不清”、“材料最好不注明品牌、厂家、等级”。只要做到以上几点,签单后再调整工作量易如反掌。
设计师 Y:为了给顾客留出充分的空间侃价,我在与他交涉的各个环节中尽量为他“清除障碍”。比如,在签单时一不小心漏掉一项,像防水这样的项目可以给他省下不少钱的。当然在施工过程中,顾客肯定会同意我们把这项加上去的。再比如,量房过程中,为了给顾客省钱,将量房的尺子拉紧点,少给他算点,面积一下来钱自然就下来了。但是,按照合同中的约定,施工的价钱是要按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的,因此他总不能违约不交补做项目的费用吧。虽然有些顾客的报价由 15000元升至 25000元,但是顾客没有理由拒付。即便是顾客在施工中不愿意增加项目做超出合同的工程,我的单也已经签了。
工长 M:别看那些教授老板们学识渊博,见识多。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再精明的客人他的算盘也算不过我。来到建材市场,一应俱全的材料面前,我们可以尽情施展“行家本事”。“这是一级木工板, 是我们在做某某地方时要用到的材料。”我边向客户介绍的同时,材料商就顺利地得到了我的示意。接下来我和材料商一唱一和,“ 80元,同一等级最低价了。”在我对材料价格的一句认同之后,业主心满意足地得到“最廉价”的材料。当然,我也得到了我想要的……如果客人全权委派我一人购料。市场上那些包装精良看上去很美的材料(假冒一级品),通常会成为我的首选用来以次充好。
偷梁换柱里应外合 业内老板自曝装修“内幕”
mike 发表于 2006-7-5 18:37:44
购买家庭装修材料,里面“猫腻”颇多,令人防不胜防。近日,曾在港城装饰材料行业经商多年、如今已改行的郝老板,向笔者讲述了他经历和了解的其中一些“内幕”。
郝老板1995年以来一直在某装饰商场内做陶瓷洁具、瓷砖生意。改行后的郝老板说,以自己经营的陶瓷洁具为例,业内“宰客”的招数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偷梁换柱。譬如,对于外行人来说,颜色、外观和花纹乍看起来一模一样的陶瓷制品,其实在质量上差别很大,非专业人士一般很难鉴别。同样是瓷砖,质量好的瓷砖,用杯子从反面倒少许水,正面没有水珠渗出,而质次的瓷砖时间稍长就会有大量的水珠渗出。在顾客前来选购时,黑心老板往往会向消费者极力推荐好瓷砖,但顾客交完钱后,送上门的货却是“调包”后的质次货,质差的瓷砖在价格上也低很多。
“黑心”老板与装修工“里应外合”联手“宰”顾客,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普通人一辈子难得有几次装修房屋的机会,因此对于装修材料的好坏大多是外行,都要由装修工陪同购买。“拖垮累垮”业主是一些有“经验”的装修工常用的手段,他们通常会十分“认真负责”地陪同业主,一家挨一家地逛材料市场,但不是说这家质量不好,就是那家价格有诈。几转下来,在业主精疲力竭时,装修工就会不失时机地推荐几家“信誉较好”的商家,在那里材料质量自然没问题,价格也被装修工砍得“血淋淋”,但往往送上门的货已被调包。
装修工人是经销装修材料老板们的“上帝”,这在业界已是公开的秘密。逢年过节,老板请装修工吃饭甚至送“红包”的事也常有。老板与装修工通常按月结算回扣,回扣的多少视总价而定,一般商家给装修工的回扣在5%—15%之间。
据郝老板说,陶瓷洁具行业的这些猫腻相对于木材、地板、涂料等家装材料,还是“小巫见大巫”,那些行业的利润更是惊人。
家装黑幕调查:“马路游击队”逮一个宰一个
mike 发表于 2006-5-25 10:22:26
家庭装潢一直被人们称为“遗憾工程”。当一个行业70%的市场份额被非正规的“马路游击队”所掌控的时候,少数正规军的努力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况且,即便是被称为正规军的3000多家企业中,也存在着不少经营中的弊端。记者日前深入家装市场一线调查,发现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又有许多新问题产生。也许,这正是羁绊家装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症结。
黑幕一 著名公司施工队长揽私活大搞豆腐渣工程
某外贸公司的余先生为装修二室二厅的婚房,特地去同事家取经。同事家里请一著名家装公司装修,余先生看中其做工,却嫌材料和人工费太贵。听同事说,负责这个工程的施工队长也接“私活”,忙不迭找到队长,双方谈妥“一口价”———清包工,管理费8000元,两个月完工。工程开工后,施工队长奔忙于公司内外各个工地,人难找不说,派来的工人更是像“走马灯”似地换,有时候,工地整整一个星期没人干活,电工做木工的活也是常事。工程断断续续做了近四个月,总算完工了。可一住进去问题就来,电线短路、水龙头漏水……一开始,施工队长还会派个小工来“维修”,到后来,任凭怎么打手机,队长就是不接……余先生一怒之下找到投诉部门。可是由于没有签订合法合同,投诉部门表示难以受理。余先生只能自认倒霉。
踢爆黑幕
“马路游击队”实行施工队长负责制。他们打出“免设计费、免管理费、免税金”的旗号,显而易见的价格差令众多市民怦然心动。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此类队伍承诺的公司“原班人马”往往会走样。尤其是在旺季时,队长手头人手周转不灵,临时找个新来的“老乡”上阵堪称常事。由于施工队长个人并不能直接与业主签订合同,也不能开具有关发票,因此在碰到工程质量纠纷时,消费者毫无保障。“马路游击队”当道,与目前家庭装潢公司本身的管理存在问题有关。据了解,国内家装企业90%以上属于小型企业,其中不少本身就以“发包”形式,将接来的业务“发包”给装潢队伍,公司获取20%-30%的提成,其余全由施工队长调配。这些装潢公司大多没有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售后服务制度,一遇到问题就关门走人。
黑幕二 施工预算变宰人预算
陈先生夫妇新买的三房二厅,请某装潢公司包工包料。在洽谈初期,装潢公司出具了一份施工预算单,上面罗列着整套住房所需用料及价格、管理费、设计费等,夫妇俩觉得公司还算正规,虽然整个工程报价比心里预期贵,但想到“好货不便宜”也就欣然签了约。可是工程一开工,陈先生就觉得后悔。首先,工程实际用料远远高于预算单,电线超了一倍,油漆多了一成,多出来的用料自然要额外买单。其次,预算单上开出的建材单价,高于建材超市。以陈先生选中的“和成”坐便器为例,同样的型号,同样为一等品,装潢公司的报价足足比大型建材连锁超市的报价高了300元,建材超市和卖场还有促销。陈先生不免疑惑:装潢公司的建材用量与报价究竟有何依据?装潢公司收取超过万元的管理费又用在了何处?
踢爆黑幕
大批小规模装潢公司仍停留在与马路游击队的低水平竞争上。材料由分包公司业务的施工队长派人购买。而尚欠规范的建材市场正好成为装潢公司使用“模糊建材”的坚强后盾。业主付了一等品的钱,拿到的却是低价的三等品;将劣质油漆装入优等油漆的空桶中蒙混过关……这样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由于目前家庭装潢还不是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刷一面墙究竟需要多少油漆,铺一间房间究竟需要多少块地板,都没有量化的指标。于是,告诉业主需要6桶油漆,其实只用了5桶,剩余一桶“贴补”“私活”工地;从整盒的地板中抽条这样的“猫腻”行为也屡见不鲜。
黑幕三 高价设计师“堆砌了一堆建材”
宋先生夫妇在结婚十年之际购买了第二套住房,夫妇俩的第一套住房由于没有设计,被朋友们笑为“一堆建材的堆砌”。此番夫妻俩决意找个优秀设计师好好为其新居设计一番。可是跑了很多家装潢公司,开价动辄三五千元的设计师,要么只是从电脑里拉个效果图给他们,看上去似曾相识;要么只会画画简单的施工图,怎么也实现不了夫妇俩的创意。装修结束,夫妇俩相视而笑:我们花了几千元设计费,结果还是“堆砌了一堆建材”。
踢爆黑幕
近几年,人们对家庭装潢的期望值与日俱增,然而家庭装潢行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一线专业设计人员更是奇缺。由于我国并不对室内设计人员评定专业职称,著名设计院校毕业的设计师们情愿争挤“注册建筑师”的独木桥,也不愿投身室内设计。家庭装潢涉及给排水管、各类线路、木制品、涂装等工艺,工程质量检验有250多个项目。然而上海数十万第一线的操作工人中,60%以上是农民工,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文化水平、操作技能都很低,他们看不懂图纸,不熟悉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工程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施工凭经验,甚至“凑合”、“蛮干”,工程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
特别提醒 家装价格 陷阱花样多
在家庭装修中,部分家装公司利用客户对家装知识不了解,采取欺骗的手段,让客户在装修过程中付出比实际造价高得多的装修费用。据行家介绍,家装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价格陷阱:
交钥匙
报一个总装修价,全部装修项目都包括在里面,甚至包括电器、洁具、配套设施等,给予的承诺是“你不用操任何心,装修完我把钥匙交给你,你只管入住就行了”。
打闷包
将多个装修项目加在一起,报一个混合价格,既包含这又包含那,这种报价看不清也看不懂,这样就便于将一些高出的价格隐藏在其中。
虚报量
预算中虚报工程量,这里多一点,那里少一点,汇总起来肯定是多报许多,而消费者恰恰缺少工程量计算方面的知识,于是就会落入陷阱。
漏项目
报价中故意省去一些必做的装修项目,抓住消费者图便宜的心理,先以低价吸引进来,施工中再逐项提出来,让你不得不做,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
玩材料
设计阶段抬高材料价格,或混淆材料品牌、等级,施工阶段则以次充好,偷梁换柱,吃拿回扣等,家装的整个过程都可能存在玩材料的陷阱。
虚打折
先报出很高的价格,然后再给予打折优惠,而实际上打折后的报价比实际造价还是高很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